聚焦稳就业,兜底线……2020年,山东人社重点做好这六方面工作

2020-05-09

13日下午,山东省人社厅召开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视频会议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从会上获悉,今年,山东人社将聚焦稳就业,在推动就业局势稳定上攻坚突破;兜底线,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攻坚突破等六个方面的工作。

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

会上,省人社厅党组书记、厅长梅建华提出,2020年将聚焦稳就业,在推动就业局势稳定上攻坚突破。

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稳就业就是稳经济、稳大局。要坚决扛牢稳就业重大责任,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。”梅建华说。今年将全面落实《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》,坚持减负、稳岗、扩就业并举,扎实推进稳就业攻坚行动,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,工作中努力实现不低于去年实际完成数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,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左右。

梅建华表示,突出抓好用工保障。聚焦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复工达产,发挥人社专员作用,灵活采取本地挖潜、“共享员工”等方式,精准解决企业“用工难”。大力推广“互联网+”就业服务,深化线上春风行动,拓展服务范围,确保网上招聘“不断档”、就业服务“不打烊”。继续组织“点对点”“家到厂”定制化运输服务,帮助更多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。

加大援企稳岗力度。实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,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,用足、用好支持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,以“真金白银”支持企业稳岗。

促进重点群体就业。统筹实施就业创业促进、基层成长、三支一扶、青年就业启航等计划,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,力争总体就业率达到85%以上,进一步提高留鲁就业率。统筹抓好中美经贸摩擦、淘汰压减落后产能、环保治理受影响企业职工,以及农民工、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。

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。扩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线上培训规模,加强培训基础能力建设,开展“鲁菜师傅”等特色培训,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提质扩规,完成补贴性培训100万人次以上。

推动创业带动就业。实施齐鲁乡创计划、创业金服计划,加大返乡入乡创业企业金融支持,加快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建设,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。

防控规模性失业风险。加强就业形势监测,完善调查失业率制度,强化就业岗位归集,提升风险防控能力。建立就业风险储备金制度,全力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。健全覆盖全民、贯穿全程、辐射全域、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,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。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,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。

实施全民参保计划

实现应保尽保

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、社会稳定器。今年,山东人社要以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,深化制度改革,防范基金风险,提升保障能力。

抓防疫保障。进一步简化程序、压缩时限,将最新版《新冠肺炎诊疗方案》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,全部临时性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范围,为医护工作者及有关防疫人员撑起“保护伞”。

抓改革落地。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制度,严格基金缺口政府责任分担机制,保证基金及时归集、下拨,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。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,实现中央驻鲁单位、省直驻济以外单位全覆盖。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,推进工伤保险按项目参保、工伤预防等工作。稳妥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职业年金投资运营。

抓“扩面”“提标”。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努力实现应保尽保。按照国家部署,适时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。研究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。继续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。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%。

抓基金安全。积极应对社保费减免政策对基金收支的影响,多渠道筹集资金。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内控专项检查。完善政策、经办、信息、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,严控基金管理风险。

抓服务优化。全面推行综合业务受理和网上经办,健全全省一体化基金管理信息平台,推广社保基金电子票据,探索实现退休职工档案电子化审核,促进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。

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

人才方面,在激发人才发展活力上攻坚突破。找准主攻方向,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优化人才发展生态,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。

关心关爱疫情防控医务人员。落实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、伙食补助、卫生防疫津贴等待遇,及时对有关医疗单位核增专项绩效工资总量,加大职称评定、人才工程倾斜力度,落实休息休假休养待遇,开展表彰奖励。

促进技能人才加快发展。实施技能兴鲁行动,促进高技能人才提质增量。建立多元技能人才评价体系,全面推开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。深化校企合作,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,提高技工院校办学质量。组织“技能兴鲁”系列职业技能大赛,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备战工作。

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。推动出台《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》,深化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,构建人才治理体系新格局。推进乡村人才振兴,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。办好第十一届“海洽会”,实施“山东博士后英才汇聚计划”,办好“山东—名校人才直通车”活动,加大招才引才力度。制定人事考试地方标准,确保人才选拔评价公平公正。

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。完善岗位管理政策,优化公开招聘、人员聘用流程。在简化招聘程序、岗位使用、人员调配、考核奖励等方面,向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予以政策倾斜。

推进职称制度改革。修订职称评审办法、评委会组织办法、职称标准条件,提升评价科学性。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“百万乡土人才培育示范计划”。落实“双定向”基层职称制度,畅通基层人才发展通道。

搞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。改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,落实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,提高义务教育教师、特殊教育教师等群体待遇。

完善表彰奖励制度体系。加快表彰奖励工作基础建设,提高科学化、规范化水平。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表彰奖励工作,优化评比达标表彰项目,更好发挥正向激励作用。

构建和谐劳动关系

深化一次办好

梅建华表示,今年将健全劳动关系工作机制。加强用工指导服务,灵活处理疫情期间各类劳动用工问题,引导劳资双方凝心聚力、共克时艰,坚决防止企业违法裁员。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,制定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、工业园区评价标准,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。科学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,推进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,稳慎调控企业工资分配。抓好根治农民工欠薪。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,制定实施方案,以法治化手段根治农民工欠薪。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,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,打好化解欠薪历史陈案攻坚战。强化失信联合惩戒,对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“零容忍”,努力实现拖欠农民工工资动态清零。

加强争议调解仲裁和监察执法。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体系,推进要素式办案改革,开展“互联网+调解”试点。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,全面落实“一点举报投诉,全省联动受理”。

在人社扶贫方面,聚焦利长远,在巩固拓展人社扶贫上攻坚突破。“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。要以攻坚劲头和必胜决心,再接再厉、一鼓作气,确保人社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。”梅建华说。

确保扶贫力度不减。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,加强对因疫情致贫、返贫劳动力的就业帮扶。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升级,坚决完成东西劳务扶贫协作任务,提升贫困人口就业质量。落实技能扶贫三年行动,开展技工院校服务脱贫攻坚行动,实现以培训促就业、以就业促脱贫。做好社保扶贫,实现应保尽保。

此外,聚焦提质效,在深化“一次办好”改革上攻坚突破。扎实推进制度创新、流程再造,进一步深化“一次办好”改革,推广“互联网+人社服务”,打造有温度的人社服务品牌。深入推进减证便民。加大减事项、减材料、减时限力度,推行“一链办理”,优化整合高频事项,变“一事一流程”为“多事一流程”,努力做到一单告知、一表申报。大力推行一窗受理。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,形成“前台统一受理、后台分类服务、统一窗口出件”的人社服务格局。加快实现一网通办。完善人社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,加快数据共享,搭建以微信、“爱山东”APP、“山东人社服务”APP等为载体的网上服务系统。提高网办深度,推进电子签章、电子档案系统与业务系统深度融合,不断扩大秒办、不见面办理事项。

全面加强行风建设。建立“好差评”制度和“吐槽找茬”机制,完善“窗口吹哨、处室报到”制度。健全“七赛七比”长效机制,开展人社系统岗位练兵“大比武”活动,培育更多“人社通”,努力提升人社服务质量和效能。

(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记者 韩晓婉 通讯员 范洪艳)